六月 1st, 2009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25/content_16624525.htm

全是狠角色! 09年手机系统对峙新格局

  ● 系统大战下 智能机的对峙关系

  从谷歌手机走进大家的视野,从第一部Android系统为大家所了解,再到后来Android联盟的成立,我们看到三星、华为、联想、摩托罗拉、索爱等等诸多制制造商的加入,他们打破计划开始研发全新的Android手机,不是开发新的市场,就是以此为活命的契机。

  联盟还是对立,生存或是毁灭

  最终,这一切换来了Android今日所受到的重视,应该说像诺基亚这样强大的制造商也开始以它为敌,手机领域的新趋势也正在形成,至少09年被很多人预测为Android时代一个更加开源的时代。

  近段时间,我们看到了诺基亚与英特尔共谋新系统的消息,看到了移动联想合作的Ophone,联通计划中的Uphone,微软完全免费的My

  Phone数据备份服务,黑莓的最新触控技术以及palm的新系统。很多制造商运营商们各自寻求的新系统已经成为潮流,开源这个词再度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就像每一个系统需要有一个理想终端来承载才能被大家了解一样,每款被选作”样机”的手机也是对全新系统最好的诠释。因此,今天我们还是说产品,无论是Android、塞班、微软等等系统,他们都在不断改革、融合的过程中进步,我们重视的必将是产品带来的全新使用感受,下边我们就在介绍产品同时来了解目前的智能系统新格局。

  ●

  新生力量 Android智能平台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

  Android平台的研发队伍阵容强大,其联盟包括Google、HTC(宏达电)、T-Mobile、高通、摩托罗拉、三星、LG以及中国移动在内的34家企业。

  去年9月第一款Google手机T-Mobile

  G1诞生。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支持WCDMA/HSPA网络,理论下载速率7.2Mbps,并支持Wi-Fi。09年,第二款Google手机也正式上市,基本的硬件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配备了3.2英寸HVGA级别(480 x 320分辨率的)TFT材质的可触摸屏幕。采用了Android系统平台,以及Qualcomm MSM7201a处理器,频率为528MHz。支持GSM/GPRS/EDGE/WCDMA/HSDPA网络,可提供最高7.2Mbps的网络下载速度和支持及WLAN无线局域网接入功能。内置多媒体播放器,支持AAC/AAC+/AMR-NB/MP3/WMA/WAV/AAC-LC/MIDI/OGG等多种格式文件播放。配备了3.5毫米耳机接口和G-Sensor传感器。

  ●

  Android系统 三星i7500发布

  除了源自谷歌的产品,联盟中的其他制造商也致力于推出Android系统的产品。日前,刚刚曝光的三星i7500正式发布,它很有可能成为三星旗下的第一款Android系统手机。这款手机将在欧洲率先上市,由运营商O2独家定制发售。

  三星i7500机身厚度仅有11.9毫米,采用直板设计,配备了3.2英寸HVGA级别480×320分辨率的可触摸屏幕。内置500晚像素摄像头,支持自动对焦,配备LED闪光灯。i7500采用Google最新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1.5,支持四频GPRS/EDGE和双频UMTS/HSPA网络,内置多媒体播放器,支持MPEG4、H.263、H.264、WMV视频格式和MP3、AAC、AAC+、e-AAC+、WMA、RA音频。

  配置高通528MHz MSM7200A CPU,内置8GB内存,配备microSD插槽,可扩展至32GB。手机配备3.5mm立体声耳机插孔,电池容量为1500mAh,将支持GPS全球定位系统,支持蓝牙以及Wi-Fi,支持所有Google服务,包括搜索、Google地图、Gmail、YouTube、Google日历以及整合GPS 功能的Google Talk,将在今年6月上市销售,零售价约为300欧元。

  ●

  Android系统 华为首款手机官方曝光

  除了韩国三星电子外,全球大厂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等等也在努力研发中,摩托罗拉甚至在经济危机被迫裁员的情况下将手机研发的重点全部投入在 Android平台手机手机上,可见他的重视。除此之外,例如华为这样的研发公司也注重对Android系统手机的研发。华为的首款Android平台手机在今年的MWC2009大会上首度曝光,表明了华为研发Android平台手机将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外形上华为谷歌系统手机引人了苹果iPhone的元素,从超大的屏幕,到最终的触摸体验,它将实现iPhone与谷歌手机完美的的结合。它配备了3.8英寸的全触屏,内置5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自动对焦。

  而其他消息显示,这款华为Android平台手机同时还将配备3.5mm标准耳机接口、WLAN无线局域网功能、G-Sensor传感器(可实现屏幕自动旋转)、YouTube、FM收音机、蓝牙2.0+EDR、USB 2.0、GPS导航、电子罗盘功能、Google地图功能、Google Maps街景、Google搜索、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下载、HSDPA技术等功能。目前的消息并不代表上市的最终产品配置,据了解,这款手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

  ●

  对抗Android 诺基亚开源新系统Ofono

  正在Android系统春风得意之时,一个最新的传闻打破了Android独占未来开源市场的梦想。日前有传闻称,诺基亚将会与英特尔合作共同启动一个新的Linux项目来对抗目前的Android开源系统。虽然这个消息还只是传闻,但诺基亚明显没有加入Android联盟的可能,想要以塞班系统与Android的开源系统对抗,比较十足的把握不如联合强大力量研发全新的开源系统。

  而这个可能出现的开源系统现在终于初露端倪,这个项目叫作Ofono,已经悄悄的走进我们的视线了。它将用于智能手机或是移动互联网平台设备之上。目前阶段,GSM/UMTS手机应用开发人员可以轻松的创建这些应用服务技术,甚至是用户界面开发。所以不用为这些担心太多,也不用假想它还要研发多么长的时间。

  Intel此次能与诺基亚达成协议,确实是两家一拍即合的结果。Intel计划进入移动产品领域已经很久,而诺基亚为塞班系统寻求更多支持也是情理之中,总之很期待这个新系统能尽快成熟。

  ●

  移动网络时代革新 塞班新机N97

  通过上边的消息大家应该也能了解,当初诺基亚的计划有了些许改动,诺基亚或许不想将Symbian系统转变为完全免费的开源商业模式的系统。虽然开源被看作是未来不可逆的趋势,但诺基亚收购Symbian后难免会有更为理性的发展计划。

  因此,我们看到诺基亚最新推出的N97,它不只是N系列的有一颗耀眼旗舰,

六月 1st, 2009

转一篇文章睡觉·

昨天 Google 发表的 Google Wave 真是让人惊歎不已;看完网路上一堆介绍(Google Wave 发表会影片、Twitter上的讨论,还有各网站上的解说与讨论),觉得这东西真的有可能大大改变未来我们在网路交换讯息的方式,甚至改变很多既有网站的面貌。

在这个时间点上,还没有很多关于 Google Wave 的中文资讯,我简单解释一下什麽是 Google Wave 吧,希望我的理解是对的。

Google Wave 是一个 open source 即时讯息交换平台。这个讯息交换平台具有以下吓死人的特色:

1)即时:任何讯息都可以像即时通讯软体一样,立即让所有参与者「逐字看到」讯息–IM 还做不到这点!

2)多人参与:像 email 一样可以拉很多人进到讯息来,但拉人非常容易,只要拖拉头像就可以。

3)可中途拉人乱入,但不失结构:一般 IM 或 Email 也可在讨论进行到一半时拉人进来参与,但后进者会看不到整个讯息讨论的过程;但 Google Wave 没这问题,后进者还是可以看到整个讨论串。

4)大家都可以编辑:这就很像 Wiki 一样,大家可以编辑讨论的内容,修改记录会保留下来,并且用色块标示。 多人同时编时还可以看到每个人正在编辑的部分,也是完全即时的(就跟Google Docs上的一样)

5)可回溯:整个讨论串可以像影片一样倒带,让所有人清楚看到讨论发展过程中谁做了什麽事。

6)「夹档」概念要修正:过去用 email 夹档或用 twitter 夹带 twitpic 照片连结的蠢事会消失。要分享档桉,直接把档桉拖拉到讨论串就行。例如有正妹图要分享,把正妹图拉到讨论过程中就可以了,不用再另存到图床再贴连结;相信档桉也是一样,拖拉一下,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可以看到同一个档桉,也不再会有档桉版本不同的问题。

7)可内嵌到别的网页中:透过 API 交换资料,甚至可以做到在部落格、Twitter或其他网站上同步某个讨论串的内容与过程。

8)加入机器人:机器人就是会自动做出各种回应的程式,可以当成讨论参与者拉进讨论串裡。把你需要的机器人加进讨论成员中,可以干各种各样的坏事;例如把 twitter 机器人拉进讨论串裡,然后在讨论串中发一个新讯息,新讯息就会变成一则推讯,post到 twitter上,并且把后续的回应同步回来。如果拉进去的是blogger机器人,你的讨论串就会变成 blog 上的一篇新文章,连网友回应都能即时同步!甚至还有翻译机器人,能「逐字」立即把你正在打的讯息翻成外文给别人看!

9)加入 Gadget:iGoogle 的 Gadget 可以直接拉到 Google Wave 讨论串裡,这样就能一堆人一起玩数独、做简单民调、在 Google 地图上加注解等更多有趣互动,而且全部是即时反应的!

好,重点来了,这个东西有什麽威力?谁会受到影响?以下是个人的不负责猜想:

1)亳无疑问,这东西比 Email 和 IM 好用太多倍,就算 Email 和 IM 不会立刻死光光,但我想会有很多人开始逐渐改用 Google Wave。

2)可以轻鬆整合各种好用的工具和资讯,例如影片、搜寻结果、文件、照片、地图、各种可用的 Gadget,使用者要贴多媒体讯息,以后不必再费工夫处理这些东西如何和讯息整合在一起(也就是不用夹档,不用找图床、不用贴白痴 javascript 代码,万事用拖拉就行),沟通效率大大提高。像图床、夹档这种蠢事,以后就不会再有了。

3)内容和社群网站开始会有压力:过去内容和社群网站都把资源(内容和使用者)锁在自己的网站裡,顶多能用一些相对封闭的工具把资源拉出去(例如 Facebook 和 Twitter);近年来逐渐看到一些鬆动的迹象;而 Google Wave 似乎可以彻底解放这些枷锁,因为 Google Wave 让任何社群、任何内容都能同步在任何地方展开,给使用者更多的自由。如果开始有内容和社群网站想到可以用 Google Wave 干些不一样的事,而且还有很好的 business model 的话,既有的网站会可能会感受到压力,因为使用者极可能会流向更好用、更开放的服务提供者。

所以呢,这个服务我觉得真是杀到不行。套句 XDite 的话,凶残啊!再等几个月,就可以看到 Google Wave 推出可用的版本,到时整个网路恐怕会有另一场腥风血雨的改变也说不定。

文章来自: 站长网(www.admin5.com) 详文参考: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090531/154676.shtml

五月 17th, 2009
“快速启动”栏中的“显示桌面”按钮不同于一般的快捷方式。如果不小心删除了“显示桌面”按钮,那么按照一般的方法是不能够恢复的。
其中输入如下内容:
[Shell] Command=2 IconFile=explorer.exe,3 [Taskbar] Command=ToggleDesktop

然后把这个文件保存为:“Show Desktop.scf”,必须确认文件名和双引号中的一样。
然后把保持的Show Desktop.scf文件复制到: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Quick Launch”目录下。其中你需要把“用户名”替换成你需要恢复“显示桌面”按钮的用户名。

五月 13th, 2009

我:此文的看。一定得看~ 我至今仍是计算机小白,从未去创造。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linux。看过此文也许你对linux的观念会改变。诚然,我们被windows污染了!

—————–

我已经半年没有使用 Windows 的方式工作了。Linux 高效的完成了我所有的工作。

GNU/Linux 不是每个人都想用的。如果你只需要处理一般的事务,打游戏,那么你不需要了解下面这些了。

我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由软件份子,虽然我很喜欢自由软件。这篇文章也不是用来推行自由软件运动的,虽然我觉得自由软件运动是非常好的。

这篇文章也不是用来比较 Linux 和 Windows 内核效率,文件系统,网络服务的。我现在是作为一个用户而不是一个开发者来说话的,我们的讨论是基于操作,应用层面的。是为了告诉大学里还不了解,或者不理解 UNIX 的科学工作者和大学生,UNIX 比 Windows 更适合用于科学研究工作,请大家理解 UNIX 的工作方式,不要用 Windows 的标准来要求 Linux,而要用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UNIX 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我显然是反对在大学,特别是理工科专业推广 Windows 的。我也反对在对”娃娃”们的计算机启蒙教育中使用 Windows。因为 Windows 不论从技术上,经济上,思想风格上都是与我们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的。Windows 的流行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爷爷一级的人当然已经不可救药,但是我们不应该让下一代继续走上歧途。

UNIX 不是计算机专家的专利

当我建议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人用 Linux 的时候,很多人说:”UNIX 是计算机系的人用的,我们不能理解。” “UNIX 是男孩用的,我们女孩不用。”

但是其实世界上的大多数科学家和工程师几乎用的都是 UNIX 作为他们的电脑工具。就因为它简单,可靠,稳定,强大,有趣。甚至很多时候 UNIX 就是唯一的选择。

你说:”我们都会用 UNIX 的话,你们计算机专业的人还用来干什么?” 很容幸的告诉你,计算机专业的有一部分人就是专门为你们提供这样强大而方便的计算机工具的。如果他们制造的工具只有自己会用的话,那这个工具还有什么用?

理解 GNU/Linux 不要用 Windows 的标准来要求 Linux。

由于GNU/Linux这个词太长,下面如果没有特别指明,”Linux”就是指GNU/Linux”。

在这个年代,恐怕没有人需要我来介绍 Linux 是什么了吧?如果你觉得”Linux 只不过是跟 DOS 差不多的东西”,那请问问你旁边的 Linux 用户,Linux 到底是什么?

那为什么我还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因为,我发现还有很多人不不理解 Linux 和 UNIX,虽然他们也在用它,但是他们有时会问:”为什么 Linux 不能像 Windows 那样 ……?”,”怎么Redhat Linux不能 mount NTFS 分区!”,”Linux 下用什么整理硬盘?”,”什么时候OpenOffice才能完全兼容Word文件啊?”,”现在还有什么Windows能干的事情Linux干不了的? “……

他们有40G的硬盘,却只为 Linux 分配了2G空间,有时还抱怨”这个东西怎么占这么多硬盘!” 似乎 Windows 该占用大部分硬盘。他们把重要的数据装在Windows的分区,似乎信不过Linux。他们总是到处寻找新奇的,好看的GUI程序,对命令行的东西一概不屑一顾。他们对Drag&Drop,菜单配置,自动升级非常感兴趣。他们如果找到一个很像 Windows 程序的 Linux 程序,一定会很高兴的说:”哈哈!Linux 也能……了!”如果Linux在某种测试中胜过Windows,他们会高兴得跳起来。他们没有办法用Linux 解决问题的时候,甚至用Wine来运行Windows程序。有时实在没办法,只好重起到Windows,或者干脆省得麻烦,在 Windows 下装一个 VMWare 虚拟一个 Linux 玩。

你如果出现了上面的情况,说明你的思想受到了 Windows 的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误导。你没有能够从本质上理解存在于 Linux 身上的 UNIX 思想。你支持 Linux,你喜欢 Linux,你能从中感觉到快乐,这非常好。你现在只需要明白的是:Linux 从来就不是一个玩具,它是天才UNIX的后代。UNIX 是自晶体管发明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它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比 Windows 的设计出色。

你要体会什么叫做”设计”,一个糟糕的设计并不是到后来缝缝补补就可以变好的,而一个出色的设计,不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而且可以影响到后来者。一个出色的设计配上一个出色的实现,那就是非常出色的发明。Linux 就是这样的一个出色的发明。Linux 并不需要追赶 Windows,也不需要打垮微软。它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整个计算机世界,还人们自由,给人们乐趣和方便。

Unix 是简单的,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天才也能理解这种简单。

UNIX 的设计者 Dennis Ritchie 说:”Unix is simple. It just takes a genius to understand its simplicity.”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不是一个天才,但是我却勇敢的把 Windows 完全删除掉,遇到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努力用 UNIX 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寻求 Windows 的帮助。现在我体会到了 UNIX 的思想和好处,我可以用比 Windows 高效几倍的效率工作。因为我相信这样的信念:”Windows 能办到的事 Linux 一定能办到,而且办的更好。”

这小节开头的话应该改成:”Unix 是简单的,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天才或是计算机专家。但是在这个冲斥着 Windows 错误观念的世界,你需要信念和勇气才能理解它的简单。” 我下面就告诉你一些我理解到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微软在国际科学领域是根本没有地位的。

微软的地位

微软的名声在欧洲和美国的大学里,特别是在计算机系里之坏,大家可能有所耳闻。我认识的 MIT,Stanford 的教授,贝尔实验室的专家,甚至一个欧洲小国的高中计算机老师都绝口不提微软的名字。在他们眼里,微软只是一个没有真技术,专靠在落后国家商业宣传和垄断经营的小公司。这个”小”并不是说它人少,钱少,而是说它先进技术少。

我上次和王益合作写了一个算法演示程序,那个算法是贝尔实验室一位科学家Steven Fortune很天才的发明,为了程序能够被身边大多数人使用,我们选择了 VC+MFC 作为平台。我在分析算法时还得到 Fortune 很热情的鼓励,寄给我一份资料,还多次回信耐心的给我讲解了很多细节。但是程序完成之后,我把样品发给 Fortune,他回信说:”对不起。我机器上没有 MFC。” 话说的很客气,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了他对 Windows的不屑。然后我把 MFC 静态编译进程序再发给他,他就没有再回信了。他显然不是瞧不起我,而是确实有难处。

你能感觉到这位科学家对微软和 Windows 是什么态度了吧?不是反感,而是他心里根本没有 Windows 这个东西!微软在高科技领域没有发展,那么它怎么生存呢?到发展中国家去发展一下,他们的人民还对电脑一无所知,我说不定甚至可以打入大学的计算机系呢。我送他们软件,我捐钱盖大楼,我出钱找图灵奖获得者来演讲,让他们觉得我们都是科学家!

好了,现在全国的大学包括清华,几乎所有人机器必装盗版 Win2000,Office XP,学校的选课系统是非IE不能正确浏览,论文用 Word 编辑,演示用ppt做,email 的通知附件是 doc 文件,你不用 Word 打不开,连 863 项目都用 VC 写程序了。我很久以

四月 9th, 2009

恢复Ctrl+空格开关输入法 修复输入法ctrl+space

在经过一些乱七八糟的操作后。不能用ctrl+space来开启/关闭输入法了,windows上

一个超级愚蠢的设计。在输入法热键设置里面只能用 ctrl+shift+space,活生生的

多出一个shift。很傻很愚蠢,很不好用~

解决方法:

开始运行输入 regedit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按F3 输入 Input Method

看到 Input MethodHot Keys�010下的Key Modifiers子键

此键值为02C00000代表ctrl+space,

如果为06C00000则为ctrl+shift+space。

改为 02C00000 后~

继续按 F3 找下一个。我改了六个地方~汗~全部都改好以后·关闭注册表重启系统~

应该ok了~ 还没ok?那你继续多按一个shift吧。呵呵~

三月 1st, 2009
郁闷···用这两字开头··:-x

系统是雨林木风 Windows Server 2003 SP2 企业安装版 Y1.0.iso 呵呵。不提供下载地址。我想聪明的你应该能找到。
在学校部署生产服务 vod点播 web 等都用这个跑,还不错。
每次配置iis都是一大推的问题。 安装 (N点虚拟主机管理系统v2009.2.0版 (For Windows2003-2008))后 出现问题了
com+ 无法使用了。 进com+组件服务管理界面也半天卡在哪里。  控制面板卸载 n点虚拟主机管理系统也不行。
com+彻底出问题了。 这还没什么 com+出问题直接导致 windows install 服务挂掉,虽然服务能启动,但是 msi的安装程序无法安装,或者无法卸载。 连pppoe拨号都不行。网上邻居右键打开后是空白的。虽然网卡驱动事好的。但是adsl拨号都不行。

好吧,我ghost一次系统。不久又出问题。算了不ghost了。百度一下吧。

参考资料:
修复损坏的COM+目录
——————————–

通过“修复损坏的COM+目录”把 Com+ 目录恢复成了Window 安装后的默认情况。
这个修复步骤如下:
要修复损坏的COM+目录,需要按照下列的步骤进行操作:
1.查找到“\%WinDir%\System32\Clbcatq.dll”文件,并且把它重命名为“~Clbcatq.dll”(要注意那个符号“~”)。“%Windir%”是个环境变量,这个变量通常可以转译成“C:\Windows”。
2.以安全模式重新启动计算机(开机时候一直按F8 就可以进入选择开始界面)。
3.打开注册表,并删除下面的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COM3
4.在“\%WinDir%”目录中查找名为“Registration”子目录。把这个目录完全删除,包括其中所包含的一切文件。
5.以正常方式重新启动计算机。
6.在命令提示行模式下,键入“regsvr32 \%windir%\system32\ole32.dll”,然后在出现的接受提示上点击“确认”。
7.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添加或删除程序”,然后再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功能。
8.点击“下一步”来重新安装COM+。事实上,你并不需要选择添加或删除任何组件;COM+照例会自动进行重新安装。
在这一步操作之后你不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重新注册的COM+服务将会立即生效。
———————————

修复成功,上图·

希望遇到类似问题的管理员,能给你带来帮助。